教育惩戒权沦为空谈? 教师遭无端举报, 谁在逼老师"躺平"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9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29


家校关系紧张得就像有堵墙横在家长和老师中间。老师请家长来沟通学生问题,说不定就惹得家长发火,老师还三天两头被举报,教育生态都被影响了。

现在社会竞争激烈,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都高到天上去了,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,一遇到孩子教育上的问题,就特别容易焦虑。这种焦虑就像个放大镜,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哪怕是一点点小问题,都会被无限放大。孩子成绩有波动,或者有个行为问题,家长不是和老师理性地探讨原因,一起想想怎么提升,而是直接质疑老师的教学方式,心里对老师就有了不满。他们一门心思只看重成绩,却忽略了孩子成长是多样复杂的,把教育责任几乎全推给老师。只要老师的教育方式不符合他们的想法,家长就容易发火。

有效的沟通是家校关系的基础,可好多学校的家校沟通机制根本不完善。老师和家长的沟通,大多是学生出问题了才“紧急通知”一下,平时缺少常态化、深入的交流。这样一来,家长就感觉自己像是被“问责”,自然就有抵触情绪。而且沟通渠道又单一又不畅通,学校主要就是通过家长会、家长群联系家长,信息还大多是单向传递,老师向家长传达学校要求和学生情况比较多,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很难得到反馈和重视。比如说家长对学校某项教学安排有不同看法,在家长群里提出来,可能根本没人回应。时间长了,家长对沟通就没信心了,积累的不满越来越多,最后就可能通过发火、举报这些极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。

家长们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,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。可有些老师还一直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,这样家校之间就产生观念分歧了。就拿教育惩戒来说,有些家长觉得适当惩戒一下,能让孩子有规则意识,培养责任感;但有些家长坚决反对,觉得这会伤害孩子。所以老师要是批评教育或者稍微惩戒一下学生,后面这类家长就可能觉得老师做得不对,心里产生不满,甚至去举报老师。

我给你们讲几个身边发生的事儿。我有个亲戚是小学班主任,前阵子她班上有个孩子上课的时候拿圆规扎同学。我亲戚没办法,就打电话请家长来学校处理。结果家长在电话里就吼起来了:“我一个月交那么多税养老师,你们自己不会管吗?” 说完直接挂了电话,反手就举报老师推卸责任。这事儿把我亲戚吓得够呛,现在管班级纪律都小心翼翼,生怕又出什么岔子。

现在很多老师请家长也是实在没办法。我认识一个初中班主任,他跟我吐槽说,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敢体罚,连罚站都不敢超过十分钟。有一次,有个学生把实验室器材砸了,家长来了之后,第一句话竟然是:“孩子回家说被老师吓到了,要去看心理医生。” 从头到尾都没提赔偿器材的事儿。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老师的沟通方式确实也有问题。就像我同事孩子的班主任,孩子忘带作业本这种小事,都要家长专门请假来学校送,这确实有点太过分了。

去年我们这儿有个重点中学,有家长因为老师穿旗袍监考,就说这会分散孩子注意力,然后举报到教育局,结果那个老师被通报批评了。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有个家长群专门研究怎么 “钓鱼举报”。比如说,故意晚上十点给老师发问题,要是老师没有马上回复,就说老师玩忽职守。现在好多老师没办法,都备着两个手机,下班就把工作号关掉,就像做地下工作似的,生怕被家长抓住把柄举报了。

不过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家长。我表姐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,被冤枉说老师虐待他。幼儿园方面还硬压着不让看监控,后来还是其他家长偷偷拍了视频,才还了老师一个清白。现在有些学校处理投诉太不负责了,不管什么情况,上来就先让老师写检查。有个年轻老师,就因为被投诉 “眼神太凶”,校长居然让她戴墨镜上课,你说这叫什么事儿!

在教育惩戒权这方面,几乎成了法律真空地带,老师做事处处受限,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样,一不小心就出事。

教育可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,不能把家长当成顾客,搞那种 “顾客是上帝” 的做法。想想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,家长送孩子去学校都会跟老师说:“该打就打,孩子不听话您就管。” 再看看现在,老师稍微说两句重话,就可能被家长投诉说精神伤害。但换个角度看,现在家长也确实焦虑,一家就一个孩子,再加上升学压力那么大,哪个家长不担心自己孩子受委屈呢。

关键就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,让家长能看到老师为孩子付出的心血,老师也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。这就好比搭积木,家庭、学校任何一方出了问题,整个教育体系都可能受到影响。

就拿我孩子学校来说,之前也有过类似的矛盾。有一次开家长会,有个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下降,当场就质问老师教学方法是不是有问题,语气特别冲。老师当时也有点着急,双方就起了争执。后来学校介入,组织了几次家长和老师的座谈会,大家心平气和地把问题摆出来谈。家长说出自己对孩子成绩的担忧,老师也详细解释了教学计划和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。通过这几次交流,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。

还有个例子,我邻居家孩子的班主任,经常在家长群里分享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,还会定期给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小建议。家长们觉得老师特别用心,对老师也非常信任和尊重。当学校组织活动时,家长们都积极配合,主动帮忙。这种良好的家校互动,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学习,成绩和性格都发展得很好。

另外,社会也应该多宣传一些正面的家校合作案例,引导大家正确看待家校关系。媒体可以多报道一些老师和家长携手帮助孩子成长的故事,而不是只盯着那些矛盾事件。

只有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各方面都行动起来,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,才能真正打破家校关系的困局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、积极的教育环境,让他们茁壮成长。




Powered by 广东高清体育直播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